2017-12-25 15:12 物聯網技術 交通信息 采集技術
從2009年溫家寶總理考察無錫傳感網產業(yè)時提出“感知中國”概念以來,國內掀起了物聯網研究的新熱潮。物聯網作為重點支持發(fā)展的產業(yè)之一,被寫進了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當中,作為國家戰(zhàn)略發(fā)展,并正式組建國家物聯網基礎標準工作組。由此,我國走上了物聯網建設發(fā)展的快速之路。
就目前交通領域的安全和擁堵問題一直是世界亟待解決的問題。智能交通結合物聯網技術,能夠有效地將人、道路、和行駛工具聯系到一起,建立一個覆蓋整個交通環(huán)境,全面指揮操控的運輸系統。智能交通能夠實現智能化管理,將道路實時信息傳輸至車載終端,讓駕駛者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道路,從而疏通路面堵塞。優(yōu)化公共交通網絡,全程操控公共車輛的循環(huán),為人們出行提供方便的信息。智能化分析交通信息,便于對交通工具進行管理和監(jiān)控,保障交通制度的有效執(zhí)行,并提供事故緊急救援的智能化方案。
智能交通系統發(fā)展物聯網的核心在于為交通中的所有人和物對象建立起以身份特征信息為核心的互聯網。通過搭建智能交通的物聯網平臺,將交通中的人與物等對象虛擬化并使得交通中的人或物對象通過互聯網獲得其他對象的信息,基于智能化的算法與協議實時再現交通流狀態(tài)與道路狀況,實現對交通物聯網海量信息的處理、分析和反饋,為交通中人與物對象的互動提供基礎信息與決策支持,以實現交通系統的智能化和運行的最優(yōu)化。
物聯卡之家資訊指出,通過物聯網技術,讓交通信息采集技術由量變產生質變。利用無線傳感網絡(WSN),可以成功地實現實時監(jiān)測路面交通情況,并從整體和局部上及時掌握交通狀況變化趨勢,通過歷史數據庫可以推導出各時間各條道路的交通流的變化規(guī)律和對突發(fā)事件的異常狀態(tài),從而提前預測交通變化的可能性,提早做出相應的應對措施。交通流量、車速、車流密度和占有率等交通參數是交通設計需要的最基本參數。交通流量的原始數據應是車輛的計數,但在數據統計分析中,應把車輛數按各種車輛的車型折算成標準車當量數計數。
智能交通系統發(fā)展物聯網的基礎在于提取交通中的所有人和物對象的各種信息,這需要多個相一同或不同種類傳感器協同工作來共同完成交通基礎數據的采集。通過將這些傳感器的數據聚合,動態(tài)的顯現交通場景中的各種對象的各種信息。以便其他對象從中提取他們感興趣的數據,達到“人與物、物與物”相聯的目的。
同時,針對單個傳感器感知能力有限、環(huán)境適用性差等問題,使用傳感網絡擴大智能交通系統的信息獲取范圍,提升感知節(jié)點的信息感知能力,將從根本上改變目前的信息孤島狀況。多樣、準確、實時的交通感知信息共享,必將推動智能交通極大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