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移動責任為先大手筆開建5G
從比較客觀的角度講,在5G建設方面,中國移動是行業(yè)內最積極、最主動的。即便面對與友商一樣的壓力和困境,中國移動既沒改變其做好行業(yè)老大的較高站位,也沒有放棄其作為通信行業(yè)學霸的社會責任,更沒有推脫其承擔的爭搶5G全球領先的國家責任。
在2019年年中業(yè)績說明會上,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表示,中國移動今年全年資本開支不超過1660億,較去年的1671億相比有所下滑,其中在5G方面的投資預計為240億元。相較年初計劃的5G資本開支,中國移動此次調整后凈增了大約70億元。
實際上,早在5G發(fā)牌之后的一個月內,中國移動就連續(xù)開出了三個大單,包括核心網升級5G、5G終端(測試版)以及5G一期無線工程招標,合計的采購金額超過400億元。中秋節(jié)前夕,中國移動又一次性采購了華為的25萬臺5G終端。無論是5G相關的采購金額還是終端數量,都是迄今行業(yè)內最大的。
從網絡建設開始,構建基礎競爭優(yōu)勢,這就是中國移動之所以能夠長期保持行業(yè)領先的公開秘密。通信行業(yè)全程全網的廣覆蓋和深覆蓋能力是服務好用戶的基礎。如果在網絡基礎能力上投機取巧,用戶的用腳投票選擇就是結果。
二、目標遠大的電聯(lián)開啟合建5G操作
缺少5G建設資金,早已是通信行業(yè)的共同難題。中國移動的資金實力較為豐厚,靠自己還可以勉強應付一下。中國聯(lián)通和中國電信雖然有較為豐富的融資渠道,但是合作建設5G已經是兩者的共同首選。
雖然是合作建設5G,不考慮未來的建設順利與否,但是中國聯(lián)通和中國電信都設定了較高的建設目標。中國電信明確的5G資本開支為90億元,建設4萬座5G基站。我們并未查詢到中國聯(lián)通的官方公開的建站目標,近日有通信行業(yè)財經媒體引述所稱內部人士的報道稱中國聯(lián)通建設目標為4.2萬座,資本開支金額為80億元。
中國聯(lián)通與中國電信合計170億元的5G資本開支,設定的建設目標合計為8.2萬座。資本開支金額超低于中國移動,而5G基站建設目標卻遠超過中國移動。如果合作共建5G的模式能夠湊效,那么這絕對是降低5G網絡建設的有效方式。
至于中國聯(lián)通與中國電信合作建設5G可以節(jié)省多少資金,現在可以有一個粗略的推算出來。中國移動是240億元/5萬座=44億元/萬座,電聯(lián)則是170億元/8.2萬座=20.74億元。兩者比較之后,差異巨大,結論非常明顯,那就是合建5G的優(yōu)勢還是非常明顯的。
雖然這種僅僅基于簡單數據計算得到的推算并不精確,但是這足以說明問題。當然,這里還必須明確一個前提,那就是電聯(lián)的合作一切順利,完全能夠實現預期目標。否則,不但浪費了寶貴的建設資金,而且浪費更為寶貴的建設窗口期。
三、合作建設5G模式是否具有普適性
合作建設5G網絡有著明顯的優(yōu)勢,如此以來,合作模式將成為通信行業(yè)建設5G可選方向。實際上,中國聯(lián)通高層曾表示除了與中國電信的合建5G之外,也已經開始了與中國移動有關5G合作方面的商討,模式為異網漫游。
合作建設5G雖然確實是通信行業(yè)報團取暖,節(jié)約資源辦大事的好辦法,但是也面臨諸多問題。比如,5G網絡建成之后,開始運營之時的競爭優(yōu)勢如何界定,是否涉及壟斷等限制競爭等法律問題,都將成為未來的問題。
老二和老三已經玩到一起了,作為老大的中國移動該怎么辦呢?是參與都老二和老三的進程中,還是拉著老四中國廣電一起學習參照友商的玩法呢?如果四家4G運營商一起合建5G網絡,那么通信市場是否會形成新的行業(yè)壟斷呢?另外,涉及的利益相關方,比如通信設備商會同意運營商的合建模式嗎?這些雖然都是推理,但是并非沒有可能性。
如果網絡能力都是近似沒有了區(qū)分,單靠服務競爭來贏得用戶,那么運營商的網絡就可以完全獨立出來,學習電網的模式,成立獨立的網絡公司全量運營通信網絡,然后在向運營商出租。這樣或許可以節(jié)約更多的資金。
合作建設5G網絡具備理論上的普適性,但是具體能否推行下去,存在較多的變數,即便電聯(lián)的合作能夠成功。然而,未來電聯(lián)能否成功現在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好。
少花錢可以辦大事,當然是最經濟的方式。對于電聯(lián)的合作建設5G網絡操作,除了期待之外,我們更多的是祝愿其成功。